
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的不断丰盛,我国早已进入鲍德里亚所谓的“消费社会”,消费社会的特点简单来讲,就是物质极大丰富,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进行大量消费。
今年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消费年,在复杂国际环境以及疫情的影响下,“内循环”已成趋势,消费社会的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当其时。
但“低欲望时代”的来临,又让消费社会的前景看起来不那么明朗,消费者消费的理性化、非炫耀化也渐成趋势,这种消费特点的社会可称为“后消费社会”。
在这个消费的转折期,消费既存在理性消费,又存在感性消费,既存在低调消费,又存在炫耀性消费。
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讲,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,但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,很大比例的消费已经并非如此,消费更多是一种炫耀的手段。
炫耀性消费的本质是因为人类喜欢对比,典型的心态是,我可以赚的少花的少,但如果你比我还少,我就开心,即便我赚得多花的多,如果你赚的和花的比我还多,我就不开心。
在这种心态下,人们会进行消费PK,以让自己看起来永远超过与自己相关的其他人,达到炫耀的目的。
在古代,通过战争、掠夺、宗教获得财务的人要比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人地位高,在今天,通过政治、资本、金融、运动、科技创造价值的人同样比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人地位高。
从历史进程来看,低阶层人的文化是希望、浪漫和奋斗,高阶层人的文化是吃喝玩乐、闲云野鹤、驾车云游、作诗饮酒。
而更为平等的表现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受饥饿、贫穷的情况下,做自己喜欢的事。不为物质发愁,不为无用的消费浪费精力,维持基本开支,剩下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,这将是后消费时代的特点。
那时候,每个人都不会再炫耀性消费,他们应该炫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。